黃銹石病癥的大量產生破壞整體裝飾結果,石材返堿是經常見到并發生面積較大的病癥。石材返堿很容易辨認,較輕的會在石材表面有一層白色粉末,當粉末被擦掉后幾天內又會有新的粉末產生。這些白色粉末主要組成物有NaOH、Ca(OH)、NaCO、CaCO、MgCO。它的危害極大,可以破壞石材表面光澤,它的產生主要是施工前沒有進行必要的石材防護處理,使水泥中的鹽堿物質進人石材,并隨水一同到達石材表面,水蒸發后,鹽堿物質停留在石材表面,在一段時間內水是源源不斷上升至石材表面,鹽堿物質也是不斷地被帶到石材表面,水成了這些鹽堿物的傳送帶。在石材返堿病癥中我們還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使用一段時間的石材表面會出現起鼓的現象,當我們小心打開起鼓的地方,就發現下邊存有一些白色粉末,提取這些粉末并測定它的pH值,發現pH值在1O~12之間,呈堿性,它同樣是來自水泥中的鹽堿。那么為什么有的鹽堿會到達石材表面而有的鹽堿不能到達石材表面,我們認為既然水是這些鹽堿物質的傳送帶,那么鹽堿不能到達石材表面是因為水不能到達石材表面,也就是水在石材表面時被阻斷。 是什么物質阻止了水到達石材表面,我們找來一些石材經常用到的輔料進行對比,發現蠟是罪魁禍首。對石材供應商和裝飾公司的深人了解發現,一些石材供應商為了增加云石表面亮度,在出廠時或送到施工現場前使用蠟對云石進行處理,一些裝飾公司在交工前為了順利通過驗收,也對石材進行了打蠟處理,而且是打蠟越多的云石,發生起皮、起鼓的現象越嚴重。上述這些病癥,絕大部分是可以治理的,我國科技工作者和國外的一些廠家研制出了一批各種石材病癥治理劑,并且在實際使用中都得到了很好的結果。在這里必須指出得是’對癥下藥’,在石材病癥治理前一定認真分析病癥產生的原因,做到多了解、多詢問、多分析,必要時也可以進行多藥劑的小樣試驗。但原則是不能破壞石材紋理、顏色、光澤。 石材的病癥治理劑不能選擇強酸、強堿型,這類藥劑會破壞石材紋理、顏色、光澤等裝飾結果。選擇好石材病癥治理劑以后,正確的施工方法也是很重要的。石材本身并不需要治理劑,只有病癥產生后才需要這些治理劑。那么使用石材的治理劑,應當越合適越好,也就是病癥需要多少治理劑,我們就投人多少治理劑。但在實際中,不同種石材,不同程度的病癥,不同治理劑的組成,治理劑的濃度都是很大的變量。因此,就要求我們施工人員正確分析判斷石材病癥的具體情況。